凌晨四点,天还没亮,城市还在沉睡,生鲜配送中心的灯光却已亮如白昼。分拣员们穿梭在货架间,扫码、称重、打包,动作飞快。这是一天中最忙碌的时刻,也是最容易出错的环节。
分错一单,不仅仅是赔钱那么简单。
客户收到错误的商品,轻则投诉、差评,重则拉黑、退群;分拣错误导致商品在仓库滞留或错发,极易造成损耗;更别提返工、补货带来的人力和时间成本。
分拣出错和损耗,是生鲜配送企业最大的“隐形杀手”。
那么,如何才能有效避免分拣错误,同时最大限度降低损耗?今天,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让无数生鲜老板头疼的难题。
一、分拣出错的“元凶”是谁?
要解决问题,先得找到根源。分拣出错,通常逃不开这几点:
人为因素: 分拣员疲劳作业、不熟悉商品、粗心大意、对商品规格理解有误(比如“中个”和“大个”)。
流程混乱: 分拣路径不合理,商品摆放混乱,没有明确的分区和标识,导致拿错、漏拿。
信息不准: 订单信息模糊(如“苹果一斤”未注明品种)、系统显示与实物不符、标签打印错误。
工具落后: 依赖纯手工记单、纸质单据,容易看错、写错,效率低且难追溯。
培训不足: 新员工未经充分培训就上岗,对流程、商品、系统操作不熟悉。
二、精准分拣,从这5个环节入手
避免分错,需要系统性的解决方案,从人、货、场、流程、技术多维度发力。
1. 优化分拣流程:让动线更科学
分区管理: 将仓库按商品大类(果蔬、肉禽、水产、冻品、干货等)进行清晰分区,每个区域设置醒目标识。
波次分拣: 根据订单的配送时间、区域、商品特性(如冷冻、冷藏)进行波次划分,集中处理相似订单,减少分拣员来回奔波。
路径规划: 设计最短、最合理的分拣路径,避免交叉和重复路线。可以采用“U型”或“S型”动线。
先进先出(FIFO): 严格遵循先进先出原则,尤其是对保质期短的商品,从源头减少过期损耗。
2. 标准化与可视化:让错误无处遁形
商品标准化: 对同一品类的商品进行规格、重量、包装的标准化。例如,苹果按“红富士中果(单果200-250g)”、“嘎啦小果(单果150-180g)”等明确标注。
清晰标识: 货架、货位、周转箱、打包区都需有清晰、统一的标签。使用颜色、图标辅助区分。
实物参照: 在分拣区放置商品实物样品或高清图片,帮助分拣员快速识别易混淆商品(如不同品种的青菜、菌菇)。
“五重核对”机制:
拣货时核对:扫码或看单,确认商品、数量、规格
称重时核对:重量是否与订单要求匹配。
打包时核对:打包员再次核对订单明细与所装商品。
复核时核对:专人对已完成的订单进行抽查或全检。
出库时核对:司机或调度员核对配送清单与货品。
3. 拥抱数字化工具:用科技赋能
PDA/扫码枪:分拣员手持PDA或扫码枪,系统指引分拣路径,扫描商品条码或货位码,系统自动核对,大大降低人为看错、拿错的概率。
电子标签(亮灯分拣):在货位安装电子标签,系统亮灯指示分拣员到指定位置取指定数量的商品,实现“指哪打哪”,精准高效,适合订单量大的企业。
WMS(仓储管理系统):实现库存实时管理、批次管理、效期预警,从系统层面杜绝过期商品出库。
TMS(运输管理系统):与分拣系统对接,确保订单信息准确传递到配送环节。
4. 强化人员管理与培训
岗前培训: 新员工必须经过系统培训,熟悉商品知识、分拣流程、系统操作、安全规范,并通过考核才能上岗。
定期复训: 定期组织培训,强化标准流程,分享常见错误案例,提升团队意识。
绩效激励: 将分拣准确率、损耗率纳入绩效考核,设立奖励机制,鼓励员工细心、高效作业。
合理排班: 避免长时间连续作业导致疲劳,合理安排休息,保证分拣状态。
5. 精细化库存与采购管理
精准预测: 基于历史销售数据、天气、节假日等因素,提高需求预测准确性,避免盲目采购导致积压。
小批量、多频次采购: 尤其是对高损耗商品,采用小批量、多频次的采购策略,保证新鲜度,减少库存压力。
临期预警: 系统设置效期预警,对临期商品优先出库或进行促销处理。
损耗分析: 定期统计分析损耗数据,找出损耗高的品类和环节,针对性改进。

三、降低损耗,分拣是关键一环
分拣环节的准确,直接关系到后续的损耗:
减少错发损耗: 分错的商品在客户拒收、退回过程中极易损坏或过期。
减少滞留损耗: 错分的商品在仓库滞留,占用空间,增加管理难度,也易变质。
减少返工损耗: 返工过程中的多次搬运、拆包也会造成商品损伤。
因此,提升分拣准确率,本身就是降低损耗最直接、最有效的手段之一。
悦邻供应链是一家专注于为批发/零售类企业提供供应链数智化解决方案的技术服务商。公司为配送货企业提供商品管理、订单生成、采购汇总、进销存、智能分拣、打包配送、商户管理、商户运营、财务对账等全链路供应链数智化系统,助力零批商搭建自己的数字驱动业务体系,实现零批企业基于互联网实现的数智化经营,以技术创新助力客户实现业绩倍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