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新零售”这个词,被喊了快十年了,朋友圈、行业峰会、老板讲话,张口闭口就是“新零售”。大健康行业更是不甘落后,纷纷贴上“新零售”标签——线上商城上线了?是新零售!开了家智能健身房?是新零售!搞了会员制卖保健品?是新零售!
但,90%的人,真的搞懂“新零售”了吗?
我们看到的,往往是披着“新”皮的“旧”把戏:把线下产品搬到线上卖,或者在线下搞点花里胡哨的“体验”,本质还是割裂的、以卖货为中心的旧零售逻辑。结果呢?流量越来越贵,用户越来越难留,复购率低得可怜,所谓的“健康服务”成了空中楼阁。
真正的“新零售”,绝非简单的“线上+线下”! 它是一场深刻的商业范式革命,核心是以消费者为中心,重构“人、货、场”的关系。对于大健康这个关乎生命质量的行业,这场变革的意义尤为重大。
今天,我们就来扒一扒,大健康的“新零售”到底该怎么做?如何跳出“卖货”的泥潭,真正为用户创造价值,构建可持续的护城河?
一、 90%的人都搞错了:什么是“新零售”?
先破题!很多人对“新零售”的误解,根深蒂固:误解1:新零售 = 线上商城 + 线下门店
错! 这只是渠道叠加。如果线上线下产品、价格、服务、数据不打通,用户在线上买了,线下体验差,或者线下咨询了,线上找不到记录,那不过是两个割裂的“孤岛”,用户体验是断裂的。
误解2:新零售 = 搞点智能设备/APP
错! 智能手环、健康APP是工具,不是目的。如果这些工具收集的数据不被分析、不用于个性化服务、不与健康干预方案联动,那它们只是冰冷的“数据采集器”,无法真正提升用户健康水平。
误解3:新零售 = 做社群、搞营销
错! 社群和营销是触达和沟通手段。如果社群里只有促销信息、广告轰炸,没有专业内容、情感连接和真实互动,那只是个“广告群”,用户迟早会屏蔽或退出。
真正的“新零售”是什么?
某知名企业家提出“新零售”概念时,其核心是:
以消费者体验为中心: 一切围绕用户需求展开,提供无缝、便捷、个性化的体验。
数据驱动: 利用大数据、人工智能等技术,深度洞察用户行为、健康状态、需求变化。
重构“人、货、场”:
人: 从“消费者”转变为“用户”或“健康合伙人”,强调长期关系和价值共创。
货: 从“标准化产品”升级为“个性化健康解决方案”(产品+服务+内容+数据)。
场: 从单一的物理门店或线上平台,扩展为无处不在、无缝衔接的触点网络(门店、APP、小程序、社群、直播、第三方平台、甚至家庭场景)。
在大健康领域,这意味着:新零售的本质,是构建一个以用户健康数据为基础,线上线下深度融合,提供全生命周期、个性化、可追踪效果的“健康生活解决方案”生态系统。
二、 大健康“新零售”的三大核心支柱
明白了本质,我们来看如何构建。大健康“新零售”不是空中楼阁,需要三大支柱支撑:支柱一:数据驱动,打造“用户健康数字孪生”
做什么?
全渠道数据采集: 整合用户在APP上的健康记录(饮食、运动、睡眠)、智能设备数据(心率、血压、体脂)、线下门店服务记录(体检报告、理疗记录、营养师咨询)、社群互动数据、购买历史等。
构建健康画像: 利用AI算法,将碎片化数据整合,生成动态的、多维度的“用户健康数字孪生”。这不仅是生理指标,还包括生活习惯、健康风险、心理状态、服务偏好等。
为什么重要?
精准洞察: 深刻理解用户真实健康需求和潜在风险,告别“一刀切”的推荐。
个性化服务基础: 是实现精准营养、个性化运动方案、定制化健康干预的前提。
预测与预防: 基于数据趋势,提前预警健康风险,变“治病”为“防病”。
案例: 某高端健康管理机构,用户首次到店进行全面检测,数据录入系统。后续通过可穿戴设备持续监测,APP记录饮食运动。系统自动分析,发现用户近期睡眠质量下降、压力值升高,主动推送“减压冥想课程”和“助眠营养方案”,并建议预约心理咨询师。这就是数据驱动的主动健康管理。
支柱二:重构“货”:从卖产品到卖“健康解决方案”
做什么?
产品服务化: 将保健品、器械等“硬产品”与营养指导、运动课程、康复理疗、心理咨询、健康教育等“软服务”深度捆绑,打包成“套餐”或“计划”。
服务产品化: 将专业的健康服务(如基因检测解读、慢病管理计划)设计成标准化、可复制、可订阅的产品。
内容即产品: 提供高质量、科学严谨的健康科普、食谱、训练视频等内容,作为解决方案的一部分,提升用户粘性和专业信任。
为什么重要?
提升价值感: 用户购买的不是一瓶蛋白粉,而是“增肌塑形计划”;买的不是一台空气净化器,而是“家庭呼吸健康保障方案”。价值远超单一产品。
增强粘性: 服务需要持续互动和跟进,天然具备高粘性。
建立专业壁垒: 深度整合的服务方案,竞争对手难以简单模仿。
案例: 一家主打益生菌的品牌,不再只卖菌粉。用户购买后,需在APP注册,填写健康问卷。系统根据问卷和(可选)肠道菌群检测结果,推荐专属菌株组合,并配套提供“肠道健康饮食指南”、“压力管理小课”和定期的“肠道健康评估报告”。用户为“改善肠道健康”这一目标付费,而非仅仅为菌粉付费。
支柱三:融合“场”:打造无缝、沉浸式健康体验
做什么?
线下门店转型: 从“仓库+收银台”变为健康体验中心/健康生活馆。
场景化设计: 设置健康检测区、营养餐吧、小型健身/瑜伽区、健康沙龙区、安静的咨询室。
强体验弱销售: 鼓励用户免费体验检测、参加健康讲座、品尝健康餐食,建立信任和专业形象,销售是水到渠成的结果。
OMO(Online-Merge-Offline)闭环: 线上预约线下服务,线下体验引导线上社群/APP互动,线上内容/服务延续线下体验。
线上平台升级: APP/小程序不仅是商城,更是健康管理中枢。
数据看板、个性化任务推送、在线问诊/咨询、社群互动、课程学习、服务预约、积分体系。
利用直播、短视频进行健康科普和互动。
社群运营深化: 从“广告群”变为“健康俱乐部”。
基于用户画像(如糖尿病管理群、孕产妈妈群、健身达人圈)建立细分社群。
由专业健康顾问/营养师/KOL引导,分享知识、组织打卡、答疑解惑、促进用户间互助。
为什么重要?
提升体验: 线上便捷,线下信任与体验感强,融合后提供最佳体验。
建立信任: 专业、沉浸的体验是建立大健康领域信任的关键。
增强粘性: 丰富的触点和互动场景,让用户深度融入品牌生态。
三、 实操路径:大健康企业如何迈出第一步?
听起来很美好,但如何落地?别急,分步走:【筑基】打通数据孤岛:
行动: 评估现有系统(ERP, CRM, 门店POS, APP, 第三方平台),建立统一的用户ID体系,搭建数据中台(哪怕初期是简单的数据库整合)。
目标: 实现用户信息、交易数据、服务记录的初步整合,至少能看清“用户是谁,买了什么,在哪买的”。
【试点】打造明星“解决方案”:
行动: 选择一个核心用户群体(如亚健康白领)和一个核心健康问题(如睡眠障碍/体重管理),设计一个包含产品、服务、内容的“健康解决方案包”。在1-2家标杆门店或线上特定渠道试点。
目标: 验证方案价值、收集用户反馈、优化流程。
【升级】改造线下“场”:
行动: 选择1家门店进行“健康生活馆”改造。增加免费基础检测(体脂秤、血压计)、设置健康角(展示健康食材、书籍)、定期举办小型健康沙龙。
目标: 提升到店体验,增加用户停留时间和互动机会。
【深化】运营精细化社群:
行动: 将现有粉丝群按健康需求细分(如“控糖小分队”、“科学减脂营”)。安排专业人员(哪怕兼职)定期输出内容、组织线上打卡活动、解答问题。
目标: 提升社群活跃度和用户参与感,将流量转化为“留量”。
【迭代】数据驱动决策:
行动: 分析试点方案的用户数据(参与度、完成率、健康指标改善、复购率),用数据验证效果,持续优化“解决方案”和运营策略。
目标: 形成“数据-洞察-行动-验证”的闭环。
悦邻供应链是一家专注于为批发/零售类企业提供供应链数智化解决方案的技术服务商。公司为配送货企业提供商品管理、订单生成、采购汇总、进销存、智能分拣、打包配送、商户管理、商户运营、财务对账等全链路供应链数智化系统,助力零批商搭建自己的数字驱动业务体系,实现零批企业基于互联网实现的数智化经营,以技术创新助力客户实现业绩倍增。